憨孫的訪談--楊敏盛
學生的訪問─楊敏盛 訪問影片片段
日期:中華民國96年2月7日 時間:8:30~11:30 地點:敏盛醫院23樓
問:學長爺爺,請簡述一下您的求學過程及經歷?
答:我小時候有九個兄弟,讀了桃園國小六年,之後考上建國中學,國中部三年,因為演講比賽第一名,所以認識了賀校長,提供了我獎學金,所以直升建國中學高中部讀了三年,之後直接保送,也就是免試上了台大醫學院,我的一切求學經歷都是因為機緣。
問:請問您心目中的廖校長是甚麼樣子?
答:她是個奇異人、思想、人生意義和別人不同,有時她把學生當家人。她還是一位嚴厲的老師。我和廖校長是隔壁班,廖校長那班是女生班,我那一班是男生班。考中學時,廖校長那一班上了一半,我勉強擠進了第四名,我對廖校長的印象,我67歲、廖校長94歲,差20多歲,那時候廖校長在校是30歲出頭。每個不同的場合,廖校長時時刻刻都會出現。我中學時成績都不錯,(填鴨式教育)進入五省中學,留級四分之一,我沒有留級。我讀桃園國小的六甲班,老師是莊阿登,太太是廖校長那一班的學生,考上第一名一女中,考上師大理化系,我開業後,太太放棄工作,照顧小孩。
問:請問廖校長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答:以前分男女班,廖校長教女生班,隔壁是男生班,學長爺爺就讀那班,兩班競爭激烈。畢業考時,1、2、3名都是廖校長的學生,我是第4名。在桃小時雖然競爭激烈,但是到了初中考試時,廖校長不分男女,一樣都教,因為考上了好學校都是為校爭光,令我印象深刻。有一次運動會,有個兩人三腳的比賽,結果一不小心我跌倒了,扭傷了手,我的老師看到就昏到了,但是廖校長看了以後冷靜處理,令我印象深刻。
問:是否記得校長最常掛在嘴邊的話?
答:楊敏盛是我的學生。而且常提到廖校長優異獎學金,是由當時的我─家長會發動的。
問:何種原因讓您和廖校長有這麼好的互動?
答:小時候,師生的感情是非常真實、非常深的,跟中學大學的師生感情、層次不太一樣,廖校長跟我們夫妻兩個人從小學就建立起來,因為是以愛為出發點,尤其可以持久,因為我太太是廖秀年班上的第一名,我太太的家又在桃園地區算是一個比較有名望的家庭,所以師生之間的關係,一直維持得很密切。離開母校,還是一直保持聯繫,有時候回母校看她,有時候他也會去關心他們家的事情,我跟廖校長,從畢業以後到結婚以前連繫的機會就少很多,直到跟我們結婚以後,也因為我太太的關係,才再跟校長有比較多的接觸,那因為桃園國小家長會長期間,配合廖校長校務的推動,為學校做了些事情,尤其,設置廖秀年獎學金後,廖校長經常耿耿於懷,只要有什麼好事情,一定都要讓廖校長知道,所以這個關係自然的就維持下去,到後來,有關母校的活動,我都是應邀參與的重要份子,那廖校長也當然更是志工的核心人物,所以我們接觸的機會也便多了,於公於私,我們自然有密切的關係。
問:學長爺爺,廖校長從民國69年退休後,到現在都一直在敏盛的三民院區做義工,您覺得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他始終如一?我們想請問您的看法。
答:在敏盛醫院做義工可以滿足廖校長人生的意義,可以回饋桃園的民眾,在敏盛醫院做義工可以說是廖校長對社會貢獻的承諾,而且敏盛醫院對他來說是一種榮耀,所以他在敏盛醫院做義工是件理所當然的事。
問:您貢獻良多是否有受到廖校長的影響?
答:嗯…….廖校長是一部分啦,不是全部,還有很多其他的人也給我很多影響,廖校長給我的感召也有一份功勞影響,因為我在校當中對校長的了解跟認識是相當的有限,年紀越大以後,我回頭去看廖校長在學校給我們的一些
身教言教,我們就慢慢體會到,所以我說廖校長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愛心,因為有這個愛,他才能夠發揮,所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對於這個愛的一個培育和付出,自然而然的就變成一個很自然的行為模式了。
問:請問廖校長對教育界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答:我覺得廖校長的行動、肢體語言是最大的貢獻。
註:相關影片資料請參考研究簡報之「參考資料」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