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早期醫界

桃園醫院

新坡診所 台北醫學院 醫界大事紀


台北醫學院

早期概況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張峰銘拍攝)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張峰銘拍攝)

老師說台北醫學大學是台灣醫學專家和熱心醫藥教育人士胡水旺、章熙榮和徐銀格醫師等人出錢出力創建。除了章先生是滿州醫科大學醫學博士以外,其他的人都是日據時期訓練出來的醫學博士。當初為了提高台灣醫藥學術研究水準,一起出錢出力成立一個可以培養醫藥專門人才,可以因應社會與國家需要的學校。

事實上,杜聰明醫師卸任台大醫學院院長後,一直在尋找在台北建立私人醫學院的可能性,當時台北醫學大學創辦人之一胡水旺醫師在擔任「台北醫師公會理事長」也積極的參與,但最後因為找不到學校的地點,而拖了一年多,剛好當時的高雄市市長了十三甲土地請杜聰明醫師南下,高雄醫學院便於1954年誕生。胡水旺醫師還受聘為高醫第一屆招生委員,曾經參與過高雄醫學院在台北市武昌街的城隍廟附近的藥學公會召開的第一屆招生籌備委員會與招生。

杜醫師在台北創立醫學院的願望雖然沒有達成,胡水旺醫師認為很可惜,於是在1958年的時候,拜訪當時的教育部長張其昀先生,張其昀部長問有沒有什麼醫學院的必要性,於是胡水旺醫師拿出準備資料說明全台灣當時有三千多位醫師,只有一千五百位才是正式受過醫學院教育,而且每日逐漸凋零,所以很需要培育人才,張部長表示很樂意協助。胡水旺在7月的時候向教育部申請籌設,並且在台北市漢口街一段七十號胡水旺醫師的耳鼻喉科醫院設立「私立台北醫學院籌備處」,並且積極尋找校地購置等事項。

不料,當胡水旺醫師提出正式建校申請書時,因為俞鴻鈞行政院長卸任,所以內閣改組,新任行政院長陳誠上台,教育部長張其昀卸任,換梅貽琦擔任教育部長,又遇到某醫學院發生學籍弊端的案件,使局勢緊張,對於醫學院申請建校一事更是難上加難,北醫建校申請案就暫時被擱置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但是,胡水旺與章榮熙兩位醫師先後拜訪當時學術聲望蠻高的朱家驊先生及中研院院院長胡適,向他們報告創辦醫學院的動機與計畫,得到他們的讚許,朱家驊先生並介紹徐千田醫師,使得徐千田醫師與台北醫學院締結了不解之緣,成為本校第一任院長,直到1973年。朱家驊先生則是台北醫學大學建校第一位名譽董事。由於有胡適等人的幫忙,本校建校的申請案得到行政院的特准,但是因為本校原申請校地還是有諸多問題,還得想辦法解決。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旁(張峰銘拍攝)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旁(張峰銘拍攝)

既然教育部特准北醫成立,可說是萬事具備,只差校地定案的問題及籌備首屆的董事會。籌備委員會在1959年7月28日的時候購買校地,位於台北市三張犁附近,算起來有有二萬三千餘坪土地面積,本是台北市正在規劃為新社區建設計畫的範圍中,由於當時台北市長黃啟瑞接洽,同意把新社區建設計畫更改到民生社區。到此購置校地一事終於拍板定案。隨即在7月29日成立董事會,9月8日董事會於台北市漢口街華府大飯店召開。首屆董事為胡水旺、徐千田、郭宗煥、章榮熙、徐銀格、吳振蘭、洪水治、謝東閔、劉啟光、熊丸、侯炎、黃木燧、劉全忠、黃啟瑞、吳火獅等先生。並推選胡水旺先生為董事長,聘請徐千田醫師擔任院長,並報告申請教育部准予立案通過。教育部在1960年2月24日核准董事會立案後,董事會隨即建築臨時教室、辦公室等。3月23日的時候呈報教育部申請學校立案,6月1日核准,並准許參加49學年度大專院校聯合招生。到此,台北醫學院完全成立,6月1日這個特別的日子也成為台北醫學院校慶的大日子。

資料整理/獨「醫」無二搜查者  資料來源/台北醫學院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