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ellow01_next.gif糊紙的定義

yellow01_next.gif歷史源流

yellow01_next.gif名家糊紙店簡介

yellow01_next.gif環境變遷及現況

糊紙的定義

 

終追遠的觀念,一直深植在國人的心中。不僅具有道德教化的功效;而且,人死則靈,敬祀鬼神,以祈福壽平安,也一直是民俗中重要的部分。在祭典儀式中,除了安排的貢品之外,再加上一些糊紙的冥器,更增顯隆重的氣氛。

乃是中國的大發明之一,在國人天生好裝飾的心理和固有的創造力之下,將紙剪成平面的花飾,或輔以竹枝建成立體的造型,平添喜慶節日歡樂的氣氛。不論是用在喪葬祭典,或是喜慶節日;不論是平面的,抑是立體的,這類用紙製出的各式用具,本省均稱為「糊紙」。

照台灣的習俗,一般「糊紙」使用的場合,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歲時祭神;二是喜慶節日;三市弔禱喪禮儀。但是,一般而言,用在喜慶祭典中較少;用在弔喪禮儀中,則較佔多數。

普渡、建醮時,也有糊紙山岳,高約一公尺,大致有金山、銀山、經衣山、觀音山、六宿山等。金山、銀山是分別以金、銀柏糊貼,成山岳狀,一情況所需,是以各是紙像,為賞賜孤魂的冥幣。經衣山「稱孤衣山」,又可稱為「褲衣山」,其上糊貼許多經衣,以供孤魂所需的衣料;六宿山則是在建醮中「安龍謝土」時使用。這些均是為孤魂野鬼而設,故放置於到場之外。

於喜慶節日的場合,用到糊紙的,多見於元月十五的元宵燈節日。各地方的廟宇,往往搭結燈棚供民眾觀賞,還有婚慶、年節等,也會有花燈裝飾。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凡眼所能見,手所能觸,幾乎沒有不能用紙糊出來的。

弔喪禮儀中,糊紙廣為使用。所謂「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喪葬習俗發展至今,以有一套規矩,而糊紙更在喪葬儀式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厝」的外型,有舊式傳統建築的形式,也有新式洋房的形式。就是建築具備台基、柱梁及屋頂三個基本部分,依照顧客的要求與藝者的習慣,在細節上各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需注重對稱平衡的原則。如果,為求隆重,還可糊成「三進厝」、「五進厝」的大手筆,但是,也有節省的方法,只要勉強湊合糊個正堂亦可。

前,台灣經濟成長迅速,民生富庶安定;相對的,喪家供的靈厝,愈演變愈複雜,也有西式洋樓造型的出現。有意層樓、二層樓、三層樓的各式花園洋房,並配合花園、庭院、噴水池等,應有盡有。

與死,製作與毀滅之間,都只在剎那之間,在這剎那裡,卻看到死離的苦痛,和不忍訣別之情的自然流露。於是,「靈厝」給我們的感受,就不再只是單純的紙屋,還有一個生與死的環,永不停息的圍繞在四周。「糊紙」的行業,在這些民俗的陪伴下,也繼續向前邁進。

【參考文獻→資料來源:盧宛孜家中取得    同威圖書出版    名稱:台灣民俗大觀2    頁次:第200頁至第207頁】

金山

銀山

 舊式傳統糊紙靈厝

 西式洋房糊紙靈厝

 

yellow01_back.gif上一頁    yellow01_up.gif向上   下一頁yellow01_next.gif

桃小六結藝 製 (03)-3322268  桃園市民權路67號